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引领,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严把招生录取关口,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1.招生规模总体扩大
2.招生类别不断丰富
我校现有普招类、中外合作办学、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基层农技特岗、少数民族预科班、职高对口、公费定向师范生等7种招生类型,共有涵盖文、理、工、农、史、法、经、管、教、艺十大学科门类的招生专业65个。
3.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2020年,学校调整到我省本科一批录取,生源质量明显提升,其中考生沈嘉乐以高出一本省控线66分的成绩被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农学专业录取,为当年湖南省内该招生类别的最高分。
二、多维度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1.加强教学管理顶层设计,推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型
学校深度参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国家产教融合转型试点高校以来,继续不断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党委书记龙献忠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八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做了题为《转型发展 协同创新—f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校企合作创新报告》的交流报告,分享了我校转型发展经验,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和赞扬。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时代湖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龙献忠以《实施三大对接服务四个面向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为题介绍了我校通过聚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应用研究与产业升级、实践教学与服务社会”,建设“面向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文化服务业、现代教育事业四大专业集群,构建了与地方“互为发展咨询”“互为人才基地”“互为科研基地” “互为文化支撑”的现代办学新模式。形成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培养过程全方位开放的新体系,开创了社会、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格局。
2.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成果培育效果喜人
一是组织修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突出了各教学院在教学改革与研究过程中的管理功能,组建了多个团队开展教学成果孵化,共立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研究改革立项95项。扎实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与结题验收等工作,共推荐并获得国家级立项26项、省级立项55项,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40余项。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教学创新竞赛,获得一等奖3项。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课程改革奖申报评奖制度,组织了课程改革奖评审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培育“示范课堂”。资助建设116门课程思政、5门思政课程专项立项,重视课程思政方面的教研教改,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学院、专业的全覆盖。
三是教学成果培育效果喜人,共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
3.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推动“课堂革命”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质量标准,加大了教学投入,从制度上推进“四新”建设,获批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培育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做强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我校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学校将课程验收和课程教学激励措施相结合,大力推动“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强化学生学习效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过程性学业评价方法。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精心打造线上、线上线下混合、线下、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大类“金课”,共认定了41门省级一流课程。
4.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保持同类院校前茅,多项竞赛取得历史性突破
学校组织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二十余项,斩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省级一等奖120余项,一等奖获奖数和等级奖获奖数均具同类院校前茅。2018年,将行业协会级竞赛纳入教学奖励范畴,取得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1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2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1银5铜,省赛4金的优异成绩,成绩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特别是2020年的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入围国赛现场赛的地方性院校,我校参赛项目在全国总决赛中夺得银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5.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有成效
大力推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的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先后与澧县、安乡、桃源、汉寿、汝城等县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学校建成了一大批教育顶岗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当地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也极大提升了我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大力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平台,2018年以来成功获批8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9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目前,我校各类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已达280多个,学生实习实训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精心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创新方法,精准施策,强化督察检查,带领全体教职工上下一心,全员参与,攻坚克难,为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首月薪资逐年提高。毕业生“一专多证”获取率达100%,考研录取率提升到毕业生总数的8%以上,本科生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学校多次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同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积极争取和筹措专项就业补贴。先后为3461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发放321.96万元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2020年,实现了有就业意向的建档立卡毕业生100%就业。
学校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开拓和建设,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大集团、顺丰速运、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截止到2021年4月30日,已有8293家单位入驻学校就业云平台,与学校建立联系并开展校园招聘工作。
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先后获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