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地方需求、坚持精细化工作、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坚持勤俭节约,以问题为导向,以激活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为统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实施了5项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学校于2019年获批“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
1.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激发基层办学活力
学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更多的人财物权限下放到二级学院,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每年学校根据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与各学院和职能部门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把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教学科研、人才队伍、社会服务等各项核心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年终根据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学院及主要负责人绩效分配、评先评优挂钩。同时,大力推行长板原理,在限额申报省级以上的项目和奖励、职称指标分配、人才引进等核心资源配置上向发展成绩显著的学院和学科重点倾斜,让其优势和特长更加突出。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极大地激发了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与办学活力,学校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及影响力不断增强。2018年,我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获批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立项。
2.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一是推动转型发展。作为国家转型试点高校,我校始终强调开放办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加大应用型课程体系、应用型专业群、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及校外实习实训等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学生能力培养“三大工程”(综合素质提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质工程、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出了“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成果于2016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撰写的《f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培养应用型人才》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上升为国家经验。二是实施师范教育体系改革。为落实中央和省委“乡村振兴”“教育扶贫”重要部署,一方面创新师范生顶岗实习模式,与常德各区县市开展师范生合作培养,构建了“高校—政府—乡校—学生”四方共赢的实习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公费定向师范生项目,构建了“三基四爱五协同”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及培养效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并于2019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我校师范教育改革获批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立项。
3.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校调动校内外各方面育人资源,长期深入探索“十大育人”一体化实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大格局,打造“一中心(立德树人)、两转化(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育人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成果)、四课堂(理论教学第一课堂、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思政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第四课堂)、八主题(依次为筑牢信念价值引领、崇尚劳动身心发展、锤炼品德文化传承、认知社会责任担当、品鉴艺术美学涵育、聚焦创新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职业规划、激扬青春梦想启航)”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学校整体育人水平。2019年,相关改革成果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0年学校获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一是推动机构设置与编制改革。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2017年以来,进行了两次机构编制改革,将原有19个教学院调整为15个教学院,精简了11个正处机构,减少了23个处级岗位、29个科级岗位,整合了职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二是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能力,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奖励政策全省最好,目前在读博士117人;聘请18位全国知名学者担任各教学院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鼓励教师海外研修和国内名校进修,引进国外名牌高校组团来校进行教师培训;完善了教师转岗退出机制等。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制度体系,推进优劳优酬,二级学院绩效分配由全教学型转为教学科研并重,加大科研绩效在二次分配中的比重;兼顾公平,逐步提高最低绩效水平,体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公共服务综合改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推行大财务制度改革,把分散在有关单位的财务人员和职责全部整合到学校财务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学校财务人员由原来的31人压减到现在的26人。二是推行图书馆大流通改革,精简人员20多名,自习室能满足4000多学生同时学习。三是推行后勤管理与资产经营综合改革,引进外部优秀餐饮品牌,大力提高学校食堂服务质量和水平,每年节约的300余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贫困生助学;盘活学校资产,加大学校资产经营效益,每年以100万元递增的速度增加收入。